其他

2018-05-23


作者 科比爸

来源:翔哥有话要说 (ID:xgyhys1212),文章经授权发布


吴先生被判了十八年,被没收财产105亿。如果不减刑,18年后等他出来时,已经70岁,那时候按计划我朝都已经实现强国一年了。


这判罚不轻,前家人的求情也只能到这份上了。


另一位叶老板还有赖先生又会受多大的制裁,也是件有趣的事情。他们的相继倒台,才真是一个时代的结束,大佬时代的黄昏。


前些年,老板们都意气风发,业务飞速扩张,忙着搜集牌照,整个金控集团玩玩,在监管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前15号当家人波哥的有意推动下,一个个都长成了巨无霸。赖先生的AMC扩张到现在,只差个保险;叶先生斥资10亿元买入财富里昂证券,改了名,曾在内部说要豪掷百亿打造金控平台,收集一圈只差个信托牌照;而吴先生更厉害了,差点就成我朝多家银行的话事人。


这背后是盘根错节的融资和循环注资,说到底,还是钱的游戏。过去老板们都以为钱是自己的,可以随便花。现在我朝明确地表示:金融安全事关国家安全,普天之下莫非王土,所有的钱,都是国家的,连人,也是国家的。


国家把老板叫去重新做人,市场也感受到了国家脸色的威力。


就在一连串目不暇接的带走调查后,市场上出现了两件有意思的事情:


一、世间再无金控潮,都安安分分等候发落;


二、企业违约潮再起,企业心急火燎筹资金。


翔哥就长话短说,想到哪就说到哪,说完还要遛小柯基科比。



从2012年6月8日起,我朝步入了降息周期,低利率就是资金价格变低了,大家就琢磨着如此“配置点资产”。离钱最近的金融机构们最先嗅到了基准利率下行的盛宴,同业市场最先火爆。2012年我朝银行间同业市场交易量263.6万亿元,比2011年大增34.1%,当时玩儿同业的金融市场部赚取了银行绝大部分的利率。直到2013年初15号出台8号文,紧接着5-6月份爆发“钱荒”,打了大家措手不及。


可没过多久,2014年11月22日起,降息再次启动,6次降息后,从那时到现在,是我朝十几年来基准利率水平最低的时期。



连续降息,钱越来越便宜,不借那都是傻子,并且,还有高层指导如何配置资产。


2015年2会时,19号的前话事人刚哥说:“本轮牛市是改革牛”,然后央妈的川哥也表示:“资金进股市,也是支持实体经济”,更不用说国报、国社的连番表态。你说如此集中、口径一致的表态,挺有意思。


结果是2014-2015年的“大牛市”。无数资金蜂拥入场,场外配资异常活跃,科技公司祭出Homs系统,信托搞出伞形信托,大家轰轰烈烈加杠杆共赴“大牛市”。


结果呢,哎,领导们看到这阵势也是慌了,轰轰烈烈的加杠杆被疾风暴雨的去杠杆取代,一朝打回原形,这段往事说了很多了,数员大员、大佬落马,余波激荡至今。


股市去杠杆暴跌之后,房市又蠢蠢欲动,2016年初小川哥一句:“个人住房加杠杆逻辑是对的”,结果是一二三四线城市房价暴涨一倍,老百姓争先恐后抢房子,房地产成功去库存,原本危如累卵的地产商负债以及银行信贷,成功变成了居民部门的长期房贷。


所有人、所有机构都随着监管机构的风向标前进、前进、再前进,一波接着一波把资产价格炒上去。所以我们看到了最贵的股市(市盈率/梦盈率)、最贵的房市、最火爆的债市。好像只要高点及时退出就能赚到大钱,实现财富自由,迎娶白富美,走上人生巅峰。


在低利率/资产价格暴涨的这几年,也是我朝各大财团/机构飞速扩张的几年。反正资金价格低,那就扫货,买买买,长期无风险利率下行,买到就是赚到。南海边上的小渔村,张老板率先在股市上扫货,然后是吴老板、姚老板、许老板,从地产到银行到保险,闭着眼睛买,一不留神都扩张到万亿资产规模,再一不留神就全牌照了。


那真是胆子大的时代,难怪春风得意的地产老板王先生敢在清华大学堂说:“什么清华北大都不如胆子大。”


这句话让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两位博士校友听了作何感想。


低利率也让理财产品成了香饽饽,为了更高收益,存款搬家搬到银行理财产品、信托产品、互联网金融产品上。恰逢我朝金融自由化,不但银行理财产品做到了近30万亿的规模,信托、证券、保险行业的理财规模都在15万亿以上;互联网金融做到了2.6万亿。



真是轰轰烈烈的大资管时代,所有人都在谈资产管理、财富管理,中国有钱人的数量也跃居世界第一,加上房价上涨的财富效应。我朝真是步入盛世,有本事的大佬都谈做金控,琢磨着打造金融圈产业链闭环,收割链条上的每一笔利润。


资产价格暴涨,对于实体企业来说也有点好,那就是凭空造富了,有了公允价格,那就卖掉落袋为安。股价高时候,大股东们就减持“改善生活”,上市不容易,要打点的会计师事务所、律所、投行、领导很多,上市后减持点改善生活也是可以的嘛。后来不允许轻轻松松就减持了,那就做股票质押吧,做市值管理也是需要钱的,不能空口无凭讲故事不是,原本的老业务增长乏力,需要套上光伏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VR等时髦的概念。


尤其是那些小地方的上市公司,传统业务见顶,不整点新业务,故事讲不下,股价就不行,股价不行就意味着财富“蒸发”,好不容易的上市没在资本市场上赚到真金白银,那就白上了。


所以,我们看到众多小地方的上市公司,原本搞电梯的卖壳给新老板要搞智能商业,搞阀门的去做光伏新能源还养三文鱼去了,等等等等。


要说这种不断融资扩张的,一般都是原来主营业务增长乏力,已经有了资金窟窿,才需要不断再融资,想办法继续筹钱续命,可钱拿到手后投资进去,还是没能造血,需要继续融资。


这也是众多上市公司的玩法儿,以钱生钱,停不下来。


同样的,在资金端,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存在巨大的利差,只要能借到短期资金配置长期资产,就能无风险套利,短期资金怎么配置长期资产?不停的续发短期产品或者不停地从银行借入短期资金啊,只要资金链条不断,那就是稳稳的赚钱啊,期限错配、多层嵌套不就是用在这事上的嘛。


于是,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完整的链条:长期低利率,配置长期资产,居民端是房子,企业端是新投资项目,机构部门是债市套利,资金生生不息,不断流动,在货币供给量不控制的情况下,货币流通速度加速,整个市场的资金量繁荣昌盛。


但盛世之下,也不是没有阴影,股市、债市都接连出现过暴跌。现在机构们都抱怨民企违约潮,咬牙切齿说不买民企债了,要抛掉抛掉。可还记起来,2014年那阵子的央企违约潮?当时的中钢、中铁物资让多少银行和机构享受到了央企的“信用水平”?


当时央企不也是基准利率与市场利率利差的套利者?一手以央企信用拿到便宜的资金,转手通过财务公司高息放出,资金贩子生意做得不亦乐乎。


没人是傻子,只要存在利差,就有套利。


但凡事没有只爽不给钱的,当利率低到一定程度,低利率长到一定时期,整个经济中所有的人就会预期利率将上升,高昂的资产价格推不动时,就是现金为王了,何况,还有监管风险的转变。从加杠杆到去杠杆,从上产能到去产能,也就是开个会,翻个手的事儿。这波去杠杆,就不用说了,在去杠杆时候,风险逐渐爆发,信心动摇,所有的人都希望持有货币,持有资产的意愿降低。


货币流通速度降下来的,即使基础货币供给量不变,整个市场的资金量也会下降,曾经货币总量对应的资产价格就会出现松动,可投机的货币需求将还是很大的。


原因很简单:货币/资金流动性最好,可资产投资是有周期的,尤其是实体经济的投资,都是跨越信贷周期的,当信贷逆周期时,哎呀,投资周期还是按原本的计划,这可怎么办?


何况,鸡贼的企业和房地产商,还去“去库存”的名义下,不断加杠杆,出现了新库存。


而盈利能力并不见好多少,除去银行、非银金融机构、两桶油以及享受到了去产能的上游大户,上市公司的真实盈利情况其实没赶上扩张速度,不要看利润表,要看现金流量表。


以创业板50指数为例,刨去盈利大户,其他上市公司的一季度净利润仅为48.70亿元,较2017年的43.80亿元,同比仅仅增长11.19%。在现金流量表方面,有些公司的现金流还出现负值。


而这些上市公司的负债率都上升多少了?看了下Wind的数据,今年一季末,多达630家上市公司的负债率超过60%,其中有18家上市公司的负债率超过100%。


我大A股上,僵尸企业真不少。过去借的钱,现在到还的时候了,2016年前公司债年均偿还量不到1000亿元,去年偿债规模超过3000亿元,今年将超过4300亿元。


随着资管新规发威,表外移表内,市场上的资金将出现暴跌,不是不想借钱了,而是借不到钱,也没钱可借。



2014年的央企违约潮才刚刚有苗头,就被6轮降息的低利率洪水也削去了危机,但整个企业面上,违约金额是逐渐上升的:2015年126亿,2016年237亿,2017年392亿。到今年就更是不得了了,前4个月,违约金额超过130亿。


去年这个时候,资金市场5点几的利率,好多机构和企业都喊要死了要死了,今年8点几乃至两位数都借不到钱,发行失败的债券越来越多,到科比妈生日那天,我朝取消、推迟发行的各类债券共有304只,金额1839亿元。


发行失败不是说借不不到钱那么简单,而是资金续不上,资金链岌岌可危,任你多大的资产总量,遇到资金链断裂都是找死的事情。借高利贷吧,那就死得更快,跳楼、跑路的那几位董事长,不都是借不到钱转借高利贷不得不跳楼、跑路的嘛。生命不能承受之资金链断裂。


金融去杠杆去产能,对于领导来说,只是政策,对于机构来说,是钱难赚了,没奖金了要裁员了,可是对企业来说,却是要命的事情。激进扩张的央企,有妈妈来协调资金平稳过渡,而那些扩张过快、杠杆太高的民企,就是要命的。


如果还采取联保的方式,那就是火烧连营了。


迟到的“出清”,感受一下威力。


所以,就在美帝轰轰烈烈说要加息周期的时候,我朝一直不声不响不敢轻易说提基准利率,不是没原因的,固然市场利率已经超过基准利率很多,但一旦也步入加息周期,那就是资产价格重估的事情,资产对应负债和所有者权益,负债成本上升,局面会挺好看的。


所谓投鼠忌器,大抵如此。


纵使某些“实体”企业避过这次劫难,以小地方的人才、技术实力,又如何迎接新时代、讲新故事呢?跌去的市值不会再回来,19号还源源不断提供新筹码,一边批着“扶贫股”的批文,另一边批着科技股的CDR批文,往后这两种股票或许都会重蹈今天的覆辙。


一波降息周期,大佬们翻云覆雨,赚得盆满钵满,个个都是规模万亿的“大鳄”,坐在电梯上一步登天,就敢跑去大学堂指点江山。只有货币洪水逐步退却后,才发现,国运这两个字,是用利率的几个百分点写成的。


在此黄昏时分,已经在小黑屋里的大佬们固然承认错误了,那么,还在外头的呢?



作者 科比爸

来源:翔哥有话要说 (ID:xgyhys1212),文章经授权发布


关注我们

起点财经

ID:qidiancj

长按并识别关注


起点财经:严选深度好文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